关键术语

1. BIN(银行标识代码)

BIN(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)银行标识代码是卡号的前 6 到 8 位数字,用于区分不同的发卡机构,并决定卡片的使用属性(例如适用场景、受理范围、支持的支付网络等)。

2. 卡号(PAN)

卡号是用于唯一标识持卡人账户的完整卡片号码,通常由 16 至 19 位数字组成。

3. 卡片类型

卡片可根据功能分为多种类型,常见的包括信用卡、借记卡和预付卡。不同类型的卡片在资金来源、结算方式及适用场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,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卡片类型。

3.1 信用卡

信用卡允许持卡人在预设的信用额度内进行消费,发卡机构在交易发生时先行垫付资金,持卡人需在账单日后按时还款。如未全额还款,未偿还部分将产生利息费用。信用卡适用于需要先消费、后还款的场景,具有一定的资金周转能力。

3.2 借记卡

借记卡直接与银行账户绑定,每笔交易都会即时从账户余额中扣除对应金额。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,常用于日常消费、工资发放等场景,资金安全性高,使用透明。

3.3 预付卡

预付卡不与银行账户直接绑定,用户需提前将资金充值至卡片账户内,消费金额受限于卡内余额。预付卡通常用于礼品卡、差旅卡、员工福利卡等场景,具备良好的预算控制能力和灵活性。

4. 交易频率控制

交易频率控制(Velocity Control)用于设定卡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使用频率(如:每天最多允许 5 笔交易)。企业可根据需求设置相关使用规则,如消费限额、交易类型、地域限制和商户类别限制。该机制可用于防范欺诈、控制预算及满足合规要求。
配置详情请参考设置卡限额


交易

1. 交易参与方

  • 持卡人
    卡片的最终使用者,用于消费或支付。持卡人可以是个人消费者、员工,或企业账户下的授权用户。
  • 商户
    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接受银行卡支付的企业或个人。商户可通过接入支付网关或收单机构接受线上或线下支付。
  • 收单行
    与商户合作、处理卡片交易的金融机构。收单行负责接收授权请求并与支付网络和发卡方沟通。
  • 支付网络
    用于在收单行与发卡行之间传递交易信息、完成清算并制定卡片使用规则的系统。主流网络包括 Visa、Mastercard 和银联。
  • 发卡方
    发卡机构,可能是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,负责向用户发行卡片并管理相关账户、预算和交易。在量子卡系统中,Qbit 与金融机构合作担任发卡方角色。

2. 交易生命周期

  • 授权
    交易发起阶段。持卡人通过 POS 终端、在线支付页面或移动钱包提交卡片信息后,交易请求依次传递至商户的收单行、支付网络、发卡方进行验证与授权。发卡方根据账户信息(如余额、额度)决定批准或拒绝,并将结果原路返回。
  • 清算
    授权成功后,交易信息被记录并进入清算流程。商户将交易明细发给收单行,收单行再转发至支付网络。
  • 结算
    交易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实际划转的阶段,标志着交易完成。支付网络促成资金从发卡方向收单行的转移,收单行在扣除手续费后将款项入账至商户账户。

3. 交易状态

  • 已授权:交易已成功验证并获批准
  • 已拒绝:因策略限制或余额不足被拒绝
  • 已清算:交易信息已处理完成
  • 已结算:资金已完成划转

客户尽职调查

1. KYC(了解你的客户)

KYC 认证(Know Your Customer)是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必须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。该流程要求金融机构收集、验证并记录客户的个人信息,以确认客户身份的合法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合规性,从而降低洗钱、欺诈等金融犯罪的风险。KYC 认证不仅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,也是金融机构履行法律义务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。

2. KYB(了解你的企业)

KYB 认证(Know Your Business)是指金融机构对企业客户开展的一系列审查与核验流程,旨在确保企业的合法性与运营的透明度。该流程通常包括对企业注册信息、所有权结构、最终受益人等关键数据的核实。KYB 认证在防范企业间金融犯罪、阻断非法资金流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也有助于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合规水平。